

中國社會科學報深圳訊 (記者李永杰 通訊員高欣)6月27日,深圳大學舉辦首屆文科大會。
世界一流名校無不重視文科建設與發(fā)展,無不把厚植人文底蘊、塑造人文精神作為制勝之道。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李宜航表示,新時代以來,深圳大學文科突飛猛進,成為全省社科事業(yè)繁榮興盛的一個生動縮影。希望深圳大學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強化文理交叉、文工交匯、文醫(yī)交融的協同創(chuàng)新,持續(xù)產出具有前瞻性、原創(chuàng)性、突破性、標識性的成果,奮力蹚出一條具有深大特色的新文科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院長何新紅表示,深圳大學作為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力軍,深入改革開放實踐,在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和“雙區(qū)”建設中作出了“特區(qū)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獨特貢獻。希望深圳大學繼續(xù)以示范引領為己任,勇擔新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深圳大學“改革開放研究”重大專項計劃正式啟動。重點實施“五個一”專項工程,即一個研究機構(改革開放研究院)、一個學術陣地(《改革開放研究》集刊與《中國改革開放研究》英文期刊)、一套學術文庫(《中國改革開放研究文庫》)、一個學術論壇(改革開放研究學術論壇)、一個數據平臺(改革開放綜合數據平臺),旨在建設全球“中國改革開放研究”的學術中心,產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大理論成果。
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fā)表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文科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深圳大學要圍繞“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及其豐富實踐,在學科建設、立德樹人、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聚焦時代之問、服務“國之大者”,建好用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加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深圳特征、深大風格的文科繁榮發(fā)展大好局面。
深圳大學副校長巢乃鵬匯報了《深圳大學關于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的實施方案(2026—2030年)》(實施意見稿)。他表示,深圳大學文科要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的總體目標與基本任務,全面加強改革開放研究力度,加快交叉學科領域合作、強化特色學科方向、完善文科數據方法工具,為加快創(chuàng)建“雙一流”作出文科應有貢獻。
南京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分享了南京大學在推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打造數智時代南京大學人文學科的AI學術和提升咨政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的經驗與成效,提出要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fā)展,須根植中國實踐、激發(fā)人才活力、擁抱科技革命、立足全球視野,從而提升文科的核心競爭力以及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建設處處長吳文鋒重點介紹了上海交大在構建全學術生命周期培育體系,搭建多層次智庫體系,依托“智慧文科項目+”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探索建設具有學科交叉特色的文科創(chuàng)新平臺等方面的經驗成效和典型案例,推動構建文科“軟實力”賦能高質量發(fā)展新格局。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表示,在“十五五”規(guī)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jié)點召開深圳大學首屆文科大會,恰逢其時、意義重大。新時代,深圳大學跑出了新的“深大速度”,文科取得了長足進步。他希望深圳大學文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強定力,全面推動文科繁榮,為“雙區(qū)”發(fā)展注入強勁動能,為新時代教育強國、教育強市建設貢獻智慧力量。